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后历史视野里的陕北(之三)

来源:经济视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7期 @文/韩毓海 (接上期) 四、社会科学不能没有“社会”,不能没有想象力 社会科学不等于科学,起码不等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宇宙和自然,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7期

@文/韩毓海

(接上期)

四、社会科学不能没有“社会”,不能没有想象力

社会科学不等于科学,起码不等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宇宙和自然,预设了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按照自然科学,没有人,地球照样转;没有人,宇宙还是宇宙,万有引力、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它所揭示的规律,与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社会科学的对象首先是社会,而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社会不成立,社会科学更不成立。

一个人,不能构成社会;社会不是一个人,而是人们。“我思故我在”,基本是呓语,因为社会首先是想象的产物--不是想象你自己,而是能把自己想象为别人,是能或多或少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自我的单一视角不能构成社会。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能把自我想象为别人,能把别人带入社会想象,这靠的不是科学,而是文学,文学的本质就是想象力--这是康德的发明。

比如说,怎么认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及其发展变迁?社会科学研究固然很重要,但文学更重要。看电视剧,我认识到,梁晓声的《人世间》认识五十多年来的中国社会的办法,就是把我们带入到周家人的命运之中,想象我们自己是周秉义、周秉昆和周蓉;而研究五十多年中国社会的论文,就没有这个能力。

社会科学,首先要研究社会问题,但这还不够,还要有把人们带入到这些问题中去的力量--仅靠专业化的数理统计,能办到吗?办不到。

预设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这是自然科学。而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意志,还有社会吗?离开了社会学,离开了文学,离开了把个人带入、想象为社会的能力,社会科学能成立吗?能搞好吗?当然不能。

现在的问题是:为了评职称而写的论文满天飞,这些论文的价值,往往不抵一篇好的社会调查报告、一篇好小说,特别是好电视剧。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鼻祖。他说,人性在交换,经济的实质是贸易。但亚当·斯密并不教经济学,而是格拉斯哥大学伦理学教授,研究重点是美学、艺术,研究的最重要范畴是“同情”“共感”。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讲,因为人类有“共感”、有同情心,所以,人类能够交换感情--看到舞台上的人受苦,观众会潸然泪下;看到现实中的同类受难、互殴,人会不寒而栗。之所以如此,就因为人有同情心,会共感--什么是道德?离开了同情、共感、情感去讲道德,那早晚会把道德讲到地狱里去了。

人类有同情心,所以人能够交换感情,在此基础上,他们才更进了一步,即能通过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以此来进一步增加和交换感情,而这就是贸易的实质。

交换的实质,乃是同情;交换,首先是交换感情,而商品交换是派生的,贸易也是这种人性、人情的派生物--换句话说,经济学,是从艺术和伦理学里面,派生出来的。

所以,我常说:经济学,是从文学艺术里派生出来的学问。

从这个角度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句话,确实说出了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的实质,也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实质。

马克思固然批判了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但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亚当·斯密所开创的经济学的艺术精神,这就是对受苦人和劳动者的同情。如果没有了这种对天下受苦人的深深同情,哪有马克思主义,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根本就不会有,而且连人道的经济学也不会有。

马克思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继承的是亚当·斯密的皮毛,丢掉的恰恰是他的人道主义本质--对天下受苦人的同情,于是,经济学方才成为一种没有艺术精神、没有同情心的冷酷学问。这种学问,与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治联系在一起,毒害了很多人。

人通过纯粹理性进入空洞的宇宙与自然,正如人通过道德和实践理性构筑了人类社会和人的历史。而把人类带入宇宙、自然和社会的力量,归根到底是想象力,这种带入的力量,就是艺术的力量。康德的思想很抽象,但说白了,不过如此。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zonghexinwen/2022/0410/867.html

上一篇:2021年黄浦区“新知识·新视野”系列专题讲座开
下一篇:云南省审计部门开展招商引资及园区建设成效专

经济视野投稿 | 经济视野编辑部| 经济视野版面费 | 经济视野论文发表 | 经济视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视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