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70年文化建设凝聚复兴的磅礴之力

来源:经济视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化是时代的表征。70年来,中国文化建设立足自身实际,探索独立自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全面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不

文化是时代的表征。70年来,中国文化建设立足自身实际,探索独立自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全面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中做强文化产业;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文化精品涌现中提升民族文化的全球高位态;在胸怀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展现出大国文化风采。文化的繁荣发展见证了国家独立自主不断迈向强盛,见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开启强起来的伟大复兴征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100多年积弱积贫、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在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三大重要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对时代重大问题作出回应,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正是这些理论传承和创新,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70年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迎巨变。中华民族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新气象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胸怀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展现出大国文化风采。

政治、经济、文明成为理解新中国70年文化理论探索与构建的三个核心词

与三大理论成果相对应,在“新中国”形成了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在“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新中国”到“新时期”再到“新时代”,文化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讴歌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时代新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不断诠释和渲染中国特色,书写了中华民族新史诗。在立足现实国情、回应时代关切中,我们以文化理想的弘扬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感召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以文化成就的辉煌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助力中国的文明型崛起。

从总体上看,“新中国”的文化建设有力拱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双重属性,在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教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文化的商业属性,在解放文化生产力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凸显了文化的经济维度,有效增强了国家“软实力”;“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化竞争在全球战略格局重构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文明价值引领的作用愈加彰显。在历史的螺旋式上升和理论探索中,文化的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文明价值相互交织交融,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向全球高势能地位跃升,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繁荣兴盛。这既是实践的探索,也是理论的创造,更是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的生动写照,并正在形成获得世界普遍认同的中国文化理论学术话语体系。

文章来源:《经济视野》 网址: http://www.jjsyzz.cn/qikandaodu/2020/0818/499.html

上一篇:浅析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下一篇:《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编写说明和教学方式的变

经济视野投稿 | 经济视野编辑部| 经济视野版面费 | 经济视野论文发表 | 经济视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视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